——當代水墨人物畫家陸鶴齡
我與陸鶴齡相識在1981年的浙美,當時他被錄取的中國畫系研修生班,是由文化部批准的面向大專院校在職教師和省級專業單位的美術骨幹而設定的研修教程,學員要求具有大學或同等學歷方可報名,那時,全國報考者甚多,先後兩期而被錄取者僅為二十餘人,原則上每屆學制一年。陸鶴齡來院前便是安徽知名的青年畫家,有較好的人物畫造型功底,入院後勤奮好學,成績優異,表現出良好的專業潛質和藝術狀態,後被選任為該班的班長。一年後,轉為該班唯一的二年制研修生。在第一學年的下學期由方增先擔任該班的指導老師,我有幸為方先生的助手參與研修班教學。該班的教程與當時的專業研究生同等,先後有陸儼少、沙孟海、陸抑非、宋忠元、顧生岳、王伯敏、劉江等教授過各門類課目。那時,鶴齡與我多有交往,大家彼此很投緣。年末,方先生準備調往上海工作,因陸鶴齡和全班同學的再三請求和熱誠挽留,方先生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延至1983年9月赴滬,這樣鶴齡無形中就成了方先生在浙江美院的最後一批學生之一。陸鶴齡的二年深造,在專業上顯現出相當的藝術才能,方先生對他也格外器重,常予以課外的點撥與指導,當時在院刊《新美術》發表的該班畢業教學總結中,方先生還特別對他作了“成績尤為突出”的點評。陸鶴齡勵精治學和嚴謹睿智的作風,以及其在畫作中靈動飛揚的藝術風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鶴齡返回安徽省博物館,先後任藝術研究部主任、副館長,安徽省藝術館館長。儘管長達二十餘年的管理工作耗去了他最為寶貴的歲月,但他在中國人物畫創作上從未懈怠,僅從他1990年出版的《陸鶴齡中國畫選集》所收錄的近80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那個時期已經在人物畫創作方面顯現出了鮮明的個性和嫺熟的筆墨技巧,例如《春的印象》、《朝露》、等作品,以酣暢的“浙派”水墨寫意技法、表現出滇南少女純美的情趣;又如《故鄉的小鎮》、《採掘光明的人們》等,運用勁健渾厚的筆墨,抒寫出淮北農民和礦工雄豪的人物形象;其赴德國考察訪問期間創作的《鄉村的節日》、《草垛前的兄妹》等作品,更有一番異國情調恣縱在中國式的墨彩世界裏。在《駿馬馳騁》、《牛歌》等作品中,他又以簡潔靈動的筆墨技巧表達出其駕馭筆墨的寫意功力。這批作品傳遞出陸鶴齡天性中奔放的藝術激情與昂揚的人生態度,其表現手法也呈現出轉師多益、博採眾長的多樣化特徵。除此以外,他在那個時期不僅編撰出版了大型畫冊《四味書屋珍藏書畫集》,以及和德國下薩克森州民族博物館館長Vioakoniq博士合著的德文版《中國安徽古代藝術》等,同時在各類刊物中也發表了相當數量的作品,令同道刮目相看。1993年他以安徽最年輕的畫家晉獲“一級美術師”的職銜,足見其已達到了專家們共認的學術水準。
1999年,我們偶遇在北京《全國文化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那時我剛調任文化部工作不久,故友重逢意外且親切,他顯得憔悴但更有一種淡定的穩健。閒聊中得知他這些年的一些經歷。後來我去安徽參加藝術活動,才真切的感受到當地領導和文化廳以及同行們對他的尊重與評價,深感他這麼些年來得不易,我不僅為他在安徽文化事業建設中所作出的貢獻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也為他的藝術才華因行政工作所重荷而深感惋惜。這幾年,陸鶴齡與行政管理漸行漸遠,為避喧囂,他索性遷到遠離市區的西郊,至此深居簡出甘於寂寞,把所有心思都用在其鍾愛的繪畫藝術研究上。
江蘇美術出版社為鶴齡兄出版畫冊,我流覽了他近年所創作的部份畫作,頗有為之一振的感觸,從中可看得出他近年來的苦心堅持與執著追求,這些作品不僅反映出他已步入一種更高的藝術狀態,同時也強烈的折射出他那種深厚的文化蘊涵和磅礴之氣不減的藝術情懷。他的作品歷來具有多樣化的特徵,在表現物件和表現手法上都有著獨特的個人藝術風格。在這批近作中,顯然可見中西融合的新探求,如《藏北雪域》等一批表現藏族人物的畫作,以中鋒長線掌控全局,水墨濡染烘托整體效果,人物形象與藝術品味都達到了神形兼備與大氣渾然的藝術效果,而《滇南印象》等一批描繪傣族人物的作品,則以大寫意的筆觸,斑駁淋漓的墨彩,把傣家少女的風採與南國邊寨的風情作為抒寫的主體,將人與自然的審美情趣巧妙的融合為一。他的作品始終洋溢著恣意揮灑的激情,給人一種難以言狀的特有魅力。他的近年之作,大部份屬於創作性的作品,很少有那些不斷重複的應景之作,即使在山水畫作中,那種將悠然自得的點景人物置身於萬籟俱寂的山川鄉野,也真切的透溢出其襟懷心跡的寫照。他處事沉穩低調似含退避三舍的謙讓,但作品中閃現出的沉雄之氣卻與其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他沉寂畫室潛心治學似有超然物外的澹泊氣度,但畫幅中飽含著人性化的濃情意趣卻仍懾人心魄。近年國內書畫市場雖然日趨火熱,作為當代徽派畫家的代表人物,陸鶴齡其人其畫無疑會對藝術品市場具有相當的吸引力,但從未聞其熱衷此道、亦未見其炒作,反將自己封閉在畫室裏潛心於研究與創作,陸鶴齡能有如此沉靜的治藝心態,在當下浮燥功利的畫界是難能可貴的。而以他所達到的藝術學養和專業水準,應不失為當代中國畫壇前途未可限量的優秀中年藝術家。
陸鶴齡說:一個不斷追求高境界的從藝者,注重的是內心世界的感悟和體驗,心無旁騖的專心繪事,使自己融入一種“大象無形,大音稀聲”的人生狀態 ,“達則兼濟天下”應有所作為,“窮則獨善其身”而不為外象所動,循法“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行,那將是藝術與人生的至高境界。我以為,這應該是他也是任何一位真正為藝術獻身的實踐者對自我精神境界目標求取的詮釋。
2007年7月26日
本文作者:馮遠为中國文聯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歷任;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文化部科教司司長、藝術司司長,中國美術館館長。